读万历十五年有感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最自由,一个是昏庸的皇帝,一个是乞丐。皇帝以昏庸的后世评价为代价换来自由,乞丐放弃温饱和家庭得以真正自由,皇帝的自由是不再受祖宗留下的朝廷繁文缛节束缚,可以随心所欲的宠幸自己喜欢的妃子,可以三十年不上朝乞丐的自由是没了攀比没了对富贵繁华的追求,晴天沐浴阳光醒来,雨夜天桥下和着雨声入眠。
1、《万历十五年》读书笔记《万历十五年》是1997年5月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,作者是黄仁宇。一起来看看读书笔记,仅供大家参考!谢谢!《万历十五年》读书笔记1万历十五年,明王朝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,这个时候,张居正也死了,张居正的功绩也被朝廷在表面上否定了。但拥有独立立场的知识分子已经很清楚,他的功绩必然要被否定,尽管他的确为这个死气沉沉带来了一丝波澜。
在某种制度下,历史就有了自己的轨迹,个人的作用会对这个轨迹有部分的调整,但很难做到根本性的改变。灾难深重的中国,自从安史之乱后,就走上了自己未来一千年的必然之路。唐朝士人的利益分歧,引导了当时的官僚机构,府兵机制和地方驻兵机制,终于带来了地方割据的状态,也终于最终埋葬了唐王朝。而纠正过枉的宋王朝,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,强调程朱理学对思想的绝对控制,地方文官制度,虽然使中国走向了大一统,而管理制度的大一统,也伴随着思想意识形态的大一统。
2、求《万历十五年》读后感!历史沧桑,到头来什么也剩不下,永生的愿望随同历史的波涛一起消逝在我们目光尽头。又是一个长假,终于又拿起了读了一半的《万历十五年》,重新翻开读到孤单的将军戚继光,读到首辅张居正,读到万历皇帝。曾有人感叹道:“历史竟然可以这么写!”是的,在读本书时,我也有同感,这本书不是单纯的描述历史,而是生动的分析历史。我想本书说到的末端小结也许正是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结证。
在书中我也看到了一位皇帝的无奈,虽然贵为一国之君,但是有很多东西去不由他抉择。旁人可能觉得皇帝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职务,但是在立储这件事上它却无法平自己的意愿行事,这体现出了皇帝的苦恼,由此,万历皇帝走上了怠政的道路,他是在和文官集团怄气,但他应该知道,实际上文官集团的力量是一个皇帝难以约束的。我终于知道,一个不好的皇帝往往是由于一些原因。